1. 吸收外来,真正让文化活起来
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博采众长。一成不变会使传统文化僵化、腐朽,而全盘西化则会重蹈覆辙。
正确的文化传承在于不盲目崇拜,虚心接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。在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环境下,中华文化才能兼具东西方意蕴,独立于文化之林。
面向未来,真正让文化活起来,不仅需要内容的包容与创新,更在于形式的时代性变革。
从5G故宫到数字敦煌,从历史人物融合数字产品到VR云展直播,当传统文化搭上大数据、AR、5G等新科技快车,不受时间、空间限制的游览历史景观,让其延续生命力。
传统文化活化在于融合时代元素,以技术领航引发新一轮的传统文化复兴。
2. 贴心民生凝聚民心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。站在新的起点,面对第二个百年目标,只有倾听民声、做好民生,方能挺起民族脊梁。
贴心民生始于科技赋能、智慧支撑。
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智慧化时代,民生工作也需跟上时代步伐。例如,济南章丘区将科技与为民服务相嫁接,提升政府服务效率,让群众节省时间。
贴心民生源于以人为本、人民至上。
人民是国家的主人,只有时时刻刻为民着想,才是发展正途。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要不断改进服务,满足人民需要。
贴心民生成于重心下移、深入一线。
要将更多的人财物分配到基层,充实基层队伍;要走出小楼,到群众中去。基层干部要走村入户,了解群众疾苦,保障群众幸福。